作为第一届全国田径教练员训练创新研讨会暨第二届中国国际田径(短跨)高峰论坛的内容之一,本日的竞走项群圆桌论坛上,十余位竞走专家和教练齐聚一堂,就竞走项目体能手段的选择与应用、竞走项目关键生理指标的意义及营养补给办法、运动量在耐力项目中的周期安排等专题开展了报告与交流。报告中围绕本次创新研讨会的主题,展示了竞走项目的科技助力成果。

  会上,中国奥委会备战办原训练总监、“亚洲车王”黄金宝的教练沈金康表示,有氧能力和速度素质是竞走项目的重要特征,现阶段通过科学监测手段获取运动员的专项特征数据是制定训练模型(训练计划)、冠军模型的主要依据,教练员通过对测试数据的分析和比对,以此为运动员制定下一步训练计划。

  国家田径队竞走项目体能教练鹿琦在报告中介绍了竞走项目的体能需求,并分享了队员的实验测试分析图,以及通过科学图表分析形成了怎样的训练思路。鹿琦表示通过进行系列科学监测,能够更精确地发现存在的技术问题并给出解决办法,使运动员的技术动作得到进一步优化。

  国家田径队竞走项目医疗团队原负责人段立公对竞走项目关键监控指标进行了细致讲解,同时介绍了常用检测指标的应用,分享了新的监控方法。无创式的检测方法连续性很强,可以持续测试,并形成数据库,配合常规检查,能够更好理解运动员的机能状态,及时为运动员进行营养补充。

  随后,世界田联竞走委员会原主席毛瑞秋·达米拉诺(Maurizio Damilano)讲解了竞走技术和裁判执法规则,国家田径队竞走项目主教练帕特里齐奥·帕切塞普(Patrizio Parcesepe)、桑德罗·达米拉诺(Sandro Damilano)分别在报告中以图表和数据分析展示了科技手段对竞走项目产生的重要影响。

  会后,国家田径队竞走项目原主教练、竞走运动员刘虹的教练刘学表示,科技手段的发展改变了对竞走运动的观察视角和干预层次,借助符合时代背景的技术手段是训练和参赛的基础,这也对教练员的基础能力不断提出了新的要求。

  国家竞走队将充分利用本次圆桌论坛的交流研讨机会,学习成功经验与训练方法,总结东京奥运会经验教训,做好巴黎奥运周期备战工作,加强管理,科学训练,打好翻身仗。